她关注|中关村二小回应霸凌事件 专家释疑为何此次反响巨大
近几日,微信公众号童享部落发文《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,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!》不仅刷爆了朋友圈,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!
文章作者为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学生的母亲,称其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,11月的某日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,后孩子出现失眠、易怒、恐惧上学等症状,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。事发后,该家长与学校、涉事孩子家长在事件处理上不能达成一致,于是向海淀区教委反映此事。
今天(10日),中关村第二小学对此事做出了回应。中关村第二小学的回应内容,如下:
学校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,将积极努力协调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,客观、公正地处理矛盾纠纷。但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学校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,学校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,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。最后呼吁“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”。
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、校方作出回应后,网友们不想只是
做旁观的吃瓜群众,更是发表了诸多评论。
大部分网友认为,中关村二小的处理有失公正,家长的要求并不过分:
校方这样作出回应,到底算不算很负责任、很严肃地处理校园暴力该有的态度呢?中国妇女报(fnb198410)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研究校园暴力的专家。
让我们看下专家如何评价此次校方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。
长期从事校园暴力的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宋雁慧认为,中关村二小积极作出回应,这点值得肯定,但回应对事实真相的描述太不清晰。
“教育问题的确应该回归学校”,宋雁慧提到,校园暴力的事前预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,但校园暴力的事后处理首先是学校的责任。如果学校能够公正客观处理,教育问题确实应该是回归到学校,但现在该事件已经后果外溢,学校有责任对事实予以呈现,不能简单说“言论不实”。
往往在一个突发性的新闻发生后,我们习惯性地说一句“让新闻在飞一会儿”。就在今天(10日)晚间十分,整个新闻事件出现了一个反转,另外一种声音在朋友圈渐渐传开:
一名声称为该受欺凌学生同班同学的家长,他在网上发表评论,直言发文的母亲“颠倒黑白”,指出受到欺凌的孩子从小练空手道,不似文中那般孱弱,此事只是孩子间的“打打闹闹”,发文母亲却在校门口当着众人用武力威胁并唾骂涉事同学母亲,给学校造成极其恶劣影响。
也有家长回应,受到欺凌的孩子上厕所时不小心尿到了同学身上,那位同学一生气,便把纸篓扔在对方身上,并非“屎尿扣脑袋上”。 事后两个孩子及其家长已道歉,但受到欺凌孩子的家长却持续给学校施压。
那么,这次校园欺凌事件为何引起这么大反响?如何保护孩子不受到二次伤害?一起来看看专家给出的回答和建议吧!
这次校园欺凌事件为何引起这么大反响?
宋雁慧提到,我国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,这件事戳中了好多人的痛点。以往大家大多是一种旁观者心态,认为校园暴力存在于农村,以留守儿童居多,而这次发生在北京,发生在很好的学校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进名校,这不得不让人担心,这个案例深深刺痛了我们。
“处理校园暴力切忌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行为,切忌用成人的感受来衡量对孩子的影响。学校的处理方式应该制度化、程序化、规范化。”
如何保护孩子不受到二次伤害
宋雁慧认为,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,“保护孩子不受到二次伤害”是学校应有的基本态度,学校一定要合理公正的处理,在一定范围内对施暴的孩子做出惩戒,这样可以防止涉事学生再犯。学校也要把这个问题看作内部矛盾,不要将其扩大化。同时,校园暴力的防治,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责任,家长也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,社会给予重视,学校、家长、社会需要形成合力。
受欺凌者是否可以得到赔偿?
宋雁慧说,只要医院能够证明孩子因校园暴力受到了伤害,并提供证明,他就能得到赔偿。《民事侵权法》等法律中有相应赔偿标准,施暴者如果是未成年人,其侵权责任由监护人承担。
欣慰的是,今年11月,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《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指出,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,既做到真情关爱、真诚帮助,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。
作为此次事件的校方,中关村二小虽没有详细表明事件经过,但也在回应里表态会“客观、公正地处理”。
是校园霸凌还是孩子间的过分玩笑?家长是过度保护还是合理维权?对这件校园欺凌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,请给我们留言吧!!
大家都在看
“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”(下)——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
来源/中华女性网
作者/中国妇女报、中华女性网见习记者 田珊檑
编辑/肖婷
美编/李凌霄